2024 年 04 月 19 日 星期五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乐东新闻网  >  乐东新闻

让黎锦“活”起来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17-10-09 10:09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徐晗溪

  李鸿谭参加黎锦苗绣竞赛。

  刘圣贺在织锦。

  徐怡璐在学习织锦。

  黎锦协会部分学生的作品。徐晗溪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

  开学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校园又变得格外热闹,校内的南海文化博物馆也迎来了接待高峰,学生、游客络绎不绝到馆参观。馆里除了满目的海捞瓷、海洋生物,还陈列着大学生的传统黎锦作品与黎锦文化创意作品,数位大学生现场织黎锦更是引人驻足围观,拍照点赞。

  他们坐在古老的黎锦织机上,动作娴熟地上下左右转动,绕线、织布,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些热爱织锦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却同样热爱这古老的技艺与文化。

  在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手里,黎锦技艺得以在大学校园中传承,他们还用智慧赋予古老的织锦新的生命——将黎锦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之中,做出围巾、手机袋、T恤衫等日用品,让更多热爱黎锦的人可以使用黎锦,使之真正“活”在大众生活中。

  大学生体验黎锦文化

  黎锦协会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一个普通却又特别的协会,成立于2011年10月20日,它很年轻,但却是海南省高校中首个教授黎族传统织锦技术的协会,经常组织一些与黎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竹竿舞表演、黎族传统服装走秀等,旨在向不同省份的大学生传播黎族文化。

  潘菲是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二的时候,因身材高挑、气质不俗,被黎锦协会的朋友挑中,请她穿上黎族服装走秀表演。她是吉林延边人,第一次见到黎族服装就颇为动心,头饰优雅,衣服设计简约却不简单,用色庄重却又不失可爱,这一下就抓住了潘菲的心,当即决定加入黎锦协会。

  “女生都爱美,爱漂亮的衣服。”徐怡璐是潘菲的同班同学,因同学加入黎锦协会,她也得以与黎锦结缘,怀着一颗爱美之心与对黎族文化的敬畏之感,大二的时候,也与几位同学一起加入了黎锦协会。

  徐怡璐是江西萍乡人,她坦言自己不善女红,学织锦有些吃力,海南同学三两下就学会了绕线,她老是被绕迷糊,学了很久才能两根一股地绕出个样子,尤其是坐在织锦机上,一面要用脚撑着,一面要挺直脊背,手上的功夫还得跟得上,十分钟下来,就手忙脚乱、汗流浃背了,但她还是凭着一腔热爱,坚持学习。

  徐怡璐说,虽不能熟练地织锦,但能切身地感受黎族文化,也算不负初心了。潘菲也表示认同,对她来说,热爱一种文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精通,体验过、懂得欣赏也是一种热爱。

  小伙织锦也疯狂

  “我们协会有一大半外省学生,他们也很感兴趣,但大都只学会了绕线,还没法熟练地织布。”不同于一些同学的浅尝辄止,李鸿谭织得一手好锦,今年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时,三亚市政府举办黎锦苗绣竞赛,他还取得了黎锦中青年组的优秀奖,在一群织娘中,显得格外惹眼。

  李鸿谭是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15级海洋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一就加入了黎锦协会,作为海南乐东的黎族人,家里只有奶奶辈还会织锦,村子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早就不学织锦了。他笑称,过去在村子里,家里的老人大都只教女孩学织锦,没想到上大学后,他居然在学校学会了织锦。

  与外省同学不一样,李鸿谭看着这古老的技艺,油然而生一股责任感,“这可是我们黎族人的传统,作为黎家的孩子,我一定要将我们黎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算课业比较忙,他也保证隔天去一次,不仅自己学,还常常花时间教授想学的同学。

  在李鸿谭看来,学织锦需要耐心,只要能坐得住,织锦就成功了一小半。“海南黎族有五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服装各有千秋,织锦技艺也有微妙的差别。”刘圣贺也是一位爱织锦的男生,他显然已经过了初期织锦难学的阶段,开始着迷于黎锦背后的民俗文化。

  他也是海南乐东人,是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15级海洋生物专业的学生。虽然他的母亲也会织锦,但村里的同辈已经不会这门手艺了。他在学校学会织锦后,常常将学习心得晒到微信朋友圈,羡煞一众小伙伴,大家纷纷留言向他索要黎锦礼物,有要围巾的,有要手机袋的,还有的干脆设计好图纸发给他,在亲友眼中,他俨然成了“织锦达人”。

  他还向家中的老人请教,也会在网上同别的少数民族朋友交流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瑰宝,经常跟不同的人交流,就能有不同的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嘛。”刘圣贺感慨道。

  用文创推广黎锦

  胡海蒙是黎锦协会的会员,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前,她在三亚市民游客中心海南创意旅游纪念品展区展出学生的黎锦文创产品,经媒体报道后,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她是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2015年11月份时,还曾作为学生代表,去山东济南参加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百强社团展会,她现场织锦并介绍黎锦服饰装饰构成、历史演变、黎族文化等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她是海南陵水人,是位地地道道的黎家姑娘,与刘圣贺、李鸿谭一样,也是在学校才学会织锦。看着这些长辈们曾日日离不开的黎锦,她常常琢磨着如何能让黎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接受使用。

  她尝试做各种创新:在原有细棉线编织的基础上,加入了涤纶、毛线,提高了整个图案的色彩表现力;在产品种类上,新加了手机袋、围巾、手袋这些生活常用产品;此外,还在一些T恤、帽子、裙装上加入一些黎锦元素,使之更加时尚。

  “只有使用黎锦,黎锦才能真正‘活’起来。”本着这条思路,胡海蒙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为了鼓励学生,校方与政府拿出启动资金鼓励他们创业。社会上的一些企业也纷纷抛出橄榄枝,想与他们一起合作生产文创产品,丰富海南创意旅游纪念品的种类。

  “虽然我们也想创业,但毕竟我们都是农家子弟,家里光是供我们上学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钱让我们创业。”胡海蒙坦言,虽然政府给了启动资金,可对学生来说,根本无力垫付前期款项,并且黎锦协会的成员多是学生,他们一则流动性强,再则课业负担较重,很难集中精力创业。

  对他们来说,创业之路前景光明灿烂,道路却曲折漫长。“我准备毕业后,开设一家黎锦工作室,将老家的姐妹们都动员起来,大家一起做黎锦,一起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在胡海蒙看来,大学只是她与黎锦相遇的开始,更绚丽的乐章还在后头,她不仅期待黎锦能在大学校园中“活”过来,更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活”起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汪诗娴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